English

汽车工业全球化与中国的对策

2000-06-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汽车工业全球化势不可挡

什么是全球化?可能有不同的定义,我想从世界范围讲全球化趋势是指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多的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越过边界的流转量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合并、全球采购、商品出口等都是全球化的主要内容。造成近年来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具体原因是:1、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市场经济;2、经济的重心正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3、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4、更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创造了新的市场。市场竞争是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竞争促进了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和生产能力扩大。同时也导致商品过剩、开工不足、国际竞争更加剧烈。为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大量投资兴建或收购其他企业,其规模越来越大,进而实行联合、兼并,形成强大的跨国集团,这实际上是全球范围的资产重组。

1、近年来世界汽车工业掀起新的联合兼并浪潮

据报道,1997年全世界有630多条汽车装配线,有7500万辆生产能力,雇用1000万名职工,资金1万亿美元,绝大部分为年产百万辆以上的16家跨国汽车集团所控制,还形成一批国际化的汽车零部件集团。现在世界汽车工业的联合兼并正在加速进行,据英国《金融时报》1998年5月报道: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生产能力过剩和黯淡的增长前景,迫使全球汽车工业出现700多次购并活动,交易额高达280亿美元。主要的购并活动地区是欧洲。欧洲汽车工业的购并活动,1997年比前一年增长了50%,从100亿美元,增长到150亿美元,涉及371项交易。有关部门预测1998年购并活动仍将继续,而实际上1998年势头更猛。

1998年5月,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和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实行对等合并,的确他们是在双方自愿基础上的强强联合,并不是一方被另一方吞并。两公司合并后,在德国和美国保留了各自的总部,但合并后的新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在德国注册成立,是德国公司,股权的58%归原戴姆勒股东持有,原戴姆勒公司董事长于尔根施伦普和原克莱斯勒董事长罗伯特·鲍勃·伊顿同为首席执行官,但内部管理的协调正在进行,为了交流方便,德国总部的工作语言改成了英语,有助于德美两地公司之间的沟通和逐步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由于这两家公司都是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两家合并的资产达920亿美元,实际股票价值要高得多。他们的合并对汽车工业的震动和冲击当然是很大的,合并后新公司的成败,自然也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1998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利润比前一年增加30%,对于稳定新公司是有利的。今年上半年盈利情况更好。但是原来两公司的产品档次不同,零部件采购上合作的余地不大,互补性较少,再加上原来的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的差异,人员安排等困难,能否很快地加强两公司的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发挥和创造出合并的效益,人们也正拭目以待。但他们两家还都认为合并后的公司能够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

尽管前几年一些公司在兼并中遇到困难,兼并后的结果并不理想。如宝马(BMW)1994年兼并了英国罗弗(ROVER)公司后,已经5年,但是两公司仍然分开经营,宝马想通过技术和管理改变罗弗公司亏损局面的意图完全失败,1998年罗弗仍亏损7亿英镑,宝马自己也陷入了困境。2000年3月宝马终于将罗弗卖掉。但是大公司的兼并浪潮仍然盛行。

2、汽车出口持续增长

1998年汽车出口2134.4万辆,比1997年的2027.9万辆增长5.3%。其中轿车出口1772.9万辆,比1997年的1664.1万辆增长6.5%。增幅较大的地区在欧洲,增幅达9.6%。其中德国增幅达15.7%,法国达10.6%。两个国家的出口数量1998年分别达到351万辆和312.3万辆,欧盟其他国家也大都有所增加,这和欧盟的一体化有密切关系。欧盟国家的出口总量达到1263.4万辆,占全球出口总量的59.2%。欧洲出口总量为1320.1万辆,占全球出口总量的61.9%。美洲出口仅205.4万辆,比1997年下降5.9%,占全球出口总量的9.6%;亚洲大洋洲出口606.4万辆,比1997年增长0.6%,主要是日本、韩国出口较多,其中日本1998年出口452.9万辆,韩国出口136.2万辆,占全球出口总量的28.4%。

从上边的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一种发展趋势,即汽车出口总量已占全部产量的41.1%,这也是汽车工业发展全球化趋势的一种表现。

3、全球采购进一步发展

全球采购是汽车工业全球化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各汽车制造公司纷纷打破传统的采购渠道,制定了质量好、价格低、准时供货和服务好的采购政策,同时还从零件采购改为组件采购,以减少装配工作量。各大汽车公司都逐步将自己的零部件公司独立出来成为专业化的零部件供应商,如通用汽车公司的德尔福(Deiphi)已经改造成为独立的公司。

近年来适应这种新的采购方式的改变,一大批专业化的零部件制造厂和专业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强了产品开发和科研力量,以系列化的优质产品供应各汽车制造厂,许多著名公司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公司。而各大汽车公司,如美三大汽车公司、德国的大众、宝马,意大利的菲亚特等相继与全球各大汽车零部件公司签订合同,大量订购他们生产的零部件。日本的公司也已开始加入他们的行列,许多合同是二年、三年或更长期的供货合同。许多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的著名的零部件公司,应接不暇、产品供不应求。有的企业加班生产,有的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这一切使汽车零部件市场出现活跃局面。有些国家的汽车生产不景气,但汽车零部件则开工率很高,韩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采购全球化的发展,对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将提更高的要求。我们也一定会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从不同国家引进技术,与不同国家的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几乎在执行着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专业零部件厂向各合资企业供货,要执行不同的标准,这给企业造成很大的麻烦。看来随着全球化采购的扩大,势必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的汽车工业应该有什么对策

国内汽车业的联合兼并同样来势迅猛,近几年,集团化进展也较为迅速。如一汽按照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要求,依靠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联合了一批地方企业,通过资产优化重组、改造,实现了规模经营。如中型车方面的青岛汽车厂、轻型车方面的云南红塔汽车厂、成都汽车厂、沈阳金杯汽车公司等。

联合、兼并、改组的事例有很多,但是和国际上的联合兼并一样,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看来关键在于事先做好可行性研究,不仅能充分消化兼并来的资产,形成新的产品生产能力,而且还要确保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兼并来的厂和原来的厂在同一个市场上争饭吃,是不会产生好的经济效益的,所以要在竞争中积极谨慎地发展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壮大力量、扩大市场份额。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扩大出口和全球采购提出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都要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能力,不仅在国内市场而且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在采购政策上不仅在国内择优采购,而且也要到国际上去采购,否则产品就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也不可能挡住进口产品的冲击。在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这个问题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我们的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都要研究自己应该怎么办?切不可再犹豫观望,等闲视之。

我们的汽车零部件厂也要像国外的零部件厂那样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自己的产品在质量上、价格上都要有竞争能力,否则我们也很难生存。我们一定要做到质量、价格都有竞争力。同时,我们的各大汽车集团在采购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一定要把自己的零部件企业推向市场,让他们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